体癣与湿疹:两大皮肤病的核心区别
皮肤出现红斑、瘙痒、脱屑等症状时,许多人会混淆体癣和湿疹。虽然两者表现相似,但病因、治疗和护理方式截然不同。正确区分二者对疾病管理关重要。以下是体癣与湿疹的核心区别。
一、病因不同:感染性与非感染性
体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,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。真菌通过接触传播,如共用毛巾、衣物或宠物感染。潮湿温暖的环境(如夏季、多汗部位)易诱发。
湿疹属于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,与免疫异常、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。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倾向、接触过敏原(如花粉、化学品)、精神压力或干燥气候。湿疹不具传染性。
二、症状特点:边界清晰与否
体癣的典型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红斑,边缘隆起且界限清晰,伴有脱屑,中心区域可能逐渐愈合,呈现“环状扩散”特征。瘙痒明显,好发于躯干、四肢等部位。
湿疹的皮损边界模糊,表现为对称性红斑、丘疹或水疱,严重时渗出液体、结痂。慢性湿疹会导致皮肤增厚、苔藓化。瘙痒剧烈,常见于肘窝、腘窝、面部等。
三、诊断方法:真菌检测与临床评估
体癣确诊需通过真菌检查,如刮取皮屑进行镜检或培养。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即可明确诊断。
湿疹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,必要时需排除其他过敏原(如血常规、斑贴试验)。
四、治疗原则:抗真菌 vs 抗炎修复
体癣需外用抗真菌药(如酮康唑、特比萘芬),严重时口服药物。治疗需持续症状消失后1-2周,避免复发。保持患处干燥、减少摩擦也很关键。
湿疹以抗炎和修复皮肤屏障为主。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缓解炎症,配合保湿剂(如凡士林)修复屏障。慢性患者需避免刺激因素,如过度清洁或接触过敏原。
五、预防与护理
- 体癣: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共用衣物;穿透气衣物,保持皮肤干燥;宠物患癣需同步治疗。
- 湿疹:温和清洁,加强保湿;避免抓挠;识别并远离过敏原;减少精神紧张。
总结
体癣与湿疹虽症状相似,但本质不同。体癣是真菌感染,需抗真菌治疗;湿疹是慢性炎症,需长期管理。若皮肤问题反复,建议尽早就诊,避免误诊延误治疗。
